新聞網訊(記者張益菲)我校2013屆畢業生武為,現任江蘇沛縣紀委監委辦公室副主任。武為從2009年開始獻血,先后參與無償獻血135次,捐獻全血5600ml、成分血237.5個治療量,獻血總量達53100ml,相當于三四桶純凈水。曾連續4次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“金獎”、1次上海市無償獻血“白玉蘭獎”以及“徐州青年五四獎章”“沛縣好人”“沛縣十大杰出青年”等榮譽稱號。
說起第一次參加獻血時的場景,武為記憶猶新。2008年,汶川大地震驟然發生,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災精神令人振奮,正在讀高二的武為看到了血庫告急的新聞報道,便有了獻血的想法,但因即將面臨高考,同時年齡不夠,無法完成獻血。在第二年高考結束后,已滿18周歲的武為在回家的途中,特意繞道福泰隆——沛縣愛心獻血車,捐獻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血液。“我身體好,獻血又能幫助他人,所以一直想獻血。第一次獻完血后,也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,想到自己獻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,便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。”
談起獻血的經歷,最讓他難忘的是大學時期組織同學獻血的經歷。2003年,我校城建學部的一名學生因確診為肝功能衰竭,急需動手術進行治療,但缺少血液,武為迅速和武漢血液中心聯系,經過多方商議,決定開展全校無償獻血活動。武漢血液中心派出了兩輛獻血車前來我校,武為也在學校里積極動員學生們獻血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共采集到36040毫升血液,幫助這位學生度過危險。正是有了這樣一次經歷,武為聯合武漢血液中心每年在我校舉行無償獻血活動,傳遞愛心,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志愿者的行列中。“自己不僅要當一名無償獻血的志愿者,同時也要當一名無償獻血的倡導者和傳播者。”
“奉獻不僅僅是付出,奉獻更讓我收獲了精神的滿足和身心的健康快樂。”武為在大學期間一直堅持捐獻全血,后來了解到可以捐獻血小板,于是開始捐獻血小板。采集時,因為自身的血管較細,扎針不太容易扎,導致皮下發生淤青,但幾天后在血液中心的電話回訪中,武為得知自己捐獻的血小板已經拯救了兩名患者時,武為心情非常激動,也很開心,更加堅定了他無償獻血的決心。
參加工作后,武為依舊堅持在無償獻血這條路上。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,沛縣紀委監委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團隊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。武為說:“獻血是一種善舉,是一種團結行為,加入我們,拯救生命。紀檢監察干部應當有這種擔當、奉獻精神。”
武為寄語學弟學妹們,要明確自己的定位,有一個明晰的職業規劃,把握好學習的時間,把專業知識掌握牢固,在專業的基礎上,能夠為社會多做貢獻,盡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