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網訊(記者昝盛青)又是一年九月迎新季,學校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記者團隊,身穿黃藍相間的馬甲,奔走在校園迎新各處,發現熱點、記錄現場、實時同步、新聞速遞。
9月12日早晨6時,14名學生記者在小紅門集合,核酸檢測完畢后,坐上前往紅安校區的大巴車。在車上,他們按照事先商定好的分工,再三檢查設備,做好準備工作。一下車,記者們立即奔赴迎新現場,在不同地方發揮最擅長的技能,從不同的選題出發,積極開展宣傳工作,忙得不亦樂乎。站著、蹲著、趴著各種角度切換,頂著高溫烈日在刺眼的太陽下放飛無人機,手舉直播設備穿梭在校園幾個小時不停直播,記錄家長與新生依依不舍分離的場景,給直播間觀眾互動解疑答惑,補足一些家長無法進??纯春⒆蛹磳㈤_啟大學生活地方的遺憾。
片刻的休息時間,記者們也不肯放松,主動投身志愿者行列,幫助新生搬運行李。記者陳政、易守勇,在剛剛將一名新生的行李送至7樓后,發現另一名新生因找錯了宿舍樓,又得將才搬過來的物品重新搬運時,主動走上前熱心給予幫助。在將新生送至宿舍后,又不放心叮囑道:“下次有困難時記得第一時間找志愿者們尋求幫助。”
“大家現在到會議室集合,我們開一個總結小會,再分配一下下午的任務。”結束了一上午的工作,蹲著簡單午餐之后,負責人段雨欣有條不紊地號召記者們進行小結,組織大家將上午新發現的熱點共享討論,頭腦風暴。
14名記者中還有3名是剛加入的新生記者,他們完成入學流程后立即去融媒體中心記者點位報到。他們是通過校園公眾號了解到融媒體中心這個組織,“當時剛好有學長學姐在征集素材拍新生錄取通知書接力,發布出去之后我就在抖音看到了,覺得做校園視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如果可以的話自己也想拍攝視頻發布在學校官媒。”新生記者駱燦燦說道。找熱點,如何找,哪里是切入點?“要寫一個學校宿舍好,不能只說好,要具體。寫洗手間大,哪里大、哪里寬敞、這種設計如何方便學生,都要體現出來。”新生記者蔡海燕認真虛心向指導老師請教如何撰寫新聞。新生記者楊耀輝在找到選題后,認真投入,電腦不在身邊手機也能寫,僅用1個多小時便高質量完成新聞稿初稿,干勁十足。
一張照片,定格下迎新志愿者暖心護航新生的忙碌身影;一個視頻,記錄下初次進入大學的新生從出發到抵達的心路歷程;一篇新聞稿,報道了學校為迎接新生所做的周全、細致的工作;一場直播,向社會各界云同步新的校區與整個迎新現場。奔走在美妙之間,流連于精彩之處。這些“校媒人”活躍在迎新活動現場的各個角落,高質量完成宣傳作品,又為新生送去溫暖關懷。